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潍院时讯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建工学院学子取得大学生结构大赛省一等奖

发布时间:2018-10-19

前段时间,建筑工程学院2015级的三位学生王方方、尹智璇、姜文翰成了“小明星”,他们自带光环,引人瞩目。究其原因,就会了解到他们参加了上学期举行的山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全省具有土木工程专业的29所本科院校的30只代表队参加,大赛共设立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六个。经过四天紧张激烈的角逐,我校建筑工程学院代表队斩获一等奖。

路途荒草伴蒺藜

迂回绕转拨丛荆

小屋里充斥着呛人的胶水的味道,灯光下三人对影,小小的房间内不时回荡着三人咳嗽的声音。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是属于大诗人王维的闲情逸致。5月19日晚上,济南也下了一场这样的小雨,可是建工学院的三名同学却心急如焚,并没有心思去仔细欣赏。天气对竹皮的刚度有一定的影响,会使模型的承重能力受损。第二天就要进行比赛了,基于天气的影响,三人又连夜进行了加工改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长达16个小时的努力做出的模型,凝结着三人几个月来的心血,看着眼前的成品,眼中充满了自豪与期待。

不负重托,小小的模型通过了重重考验,拿下了王者的桂冠。当把证书捧在手上的那一刻,三人紧绷了四天的弦才得以放松,当晚美美的睡了一觉。“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九点四十五回宾馆休息。制作模型的时候,胶水的味道特别大,而且我们三个都得了重感冒,咳嗽的厉害,再加上情绪紧张,三天的时间也就睡了八个小时。”队长王方方回忆道。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零基础的三个人,从学习裁制、粘连竹皮开始练习,到最后的获奖,三人经历了重重困难。“说实在的,能够得一等奖除了开心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惊喜,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努力后的结果”,小组成员姜文翰表示,“我们要把一整张厚度为0.5毫米的竹皮笔直的裁下来,然后再把它粘成模型,可是刚开始的时候,连粘成一个小棍都很困难。有时候我们好不容易做好了一个漂亮的模型,在进行加载的时候就碎了,只能重新开始,看着坏掉的模型,止不住的心疼。”看着简单,但小小的模型却也要经过千锤百炼、几次三番的尝试,才能锻造出难得的载重精品。

借得大江千斛水

研为翰墨颂师恩

建筑工程学院的副院长刘晓东表示:“建工学院自2011年起,已经连续参加了五届山东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获得了15个一等奖中的7个。其中,2011年在山东建筑大学获得一等奖2个;2013年在山东大学获得一等奖2个;2017年在滨州学院获得一等奖2个;2018年在山东建筑大学获得一等奖1个,获奖率100%,一等奖率77.78%。”

三人取得的斐然的成绩离不开建筑工程学院老师的鼓励与支持。四月份学院就下达了比赛报名的通知,经过层层选拔,王方方、尹智璇、姜文翰三人最终脱颖而出。学校选拔结束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省赛了。全神贯注于省赛的准备,不能抽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专业课,对此,老师们专门在课下的时候,牺牲自己的时间替三个人补课,消除了三人的后顾之忧。从开始准备一直到比赛结束,三人整日整日的在实验室埋头苦干。当最初的激情渐渐消退,训练的艰苦与繁复就渐渐显露出来:“实验期间,院长柳长江、副院长刘晓东几乎每天都要来实验室了解比赛的准备情况,跟我们三个谈心。辅导员王春娥老师也是多次找我们谈话,做心理疏导,加油鼓劲。还有两位指导教师更是给我们出谋划策,改进方案。没有他们,可能我们真的坚持不下来!”提起学院的支持,三人的脸上流露出感激的神情。

参赛的地方虽然是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学校,但当地热心的志愿者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却让三人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从比赛开始,一直到我们回来,志愿者们一对一的帮助,让我们在异乡也感受到了温暖。”此外,潘月月老师和鲁星光学长的陪伴和指导,也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懂得感恩,幸福就会不请自来。学院的支持,老师、同学的帮助,让他们克服了诸多困难,最终不负众望拿到了一等奖。

漫漫长路吾修远

上下求索寸足蹬

小小的实验室里摆放着精心制作的模型,凝结着三人的智慧,散发着阵阵木香。

省赛锻炼了不仅三个人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将理论化为实践的机会,成为人生中一次宝贵的精神财富。省赛过后,国赛即将来临,在经过了些许的放松后,三人目前又进入了紧张的准备阶段。队长王方方说道:“下一步我们在保障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就要准备国赛了。因为南方的很多学校都比较出色,所以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保证时间的绝对充足,争取再创佳绩。”

建工学院的老师感慨地说:“我院能够在山东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中取得这样卓越的成绩,离不开学院领导老师的无私付出,离不开王方方、尹智璇、姜文翰三位参赛选手的默契配合。”此次大赛获奖不仅锻炼并展现了潍院学子的非凡能力,更展现了潍坊学院的优质教学水平。

实验室里三个小小的身影不停地忙碌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秉承着这样的刻苦精神,三人编织着共同的梦想,同时也为“中国梦”的实现做着“穿针引线”的小小贡献!

(编辑:陆宝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邮编:261061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联系电话:0536-8785225 Email: wfuxsc@163.com

微信公众号

诉求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