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送给学生丨为什么获奖的是他,而不是你?

发布时间:2021-11-03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近期,高校各类奖学金评选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国家奖学金院级答辩也拉开帷幕。低年级同学急切想get优秀学长的同款技能,落选同学苦闷为什么获奖的不是自己。纵观入围同学的履历,会直观看到,这些同学一定是全面发展,“遍地开花”的。

大学应该怎么过?

年轻敢于尝试

优秀的大学生一定要成绩好,但成绩好不一定就是优秀的大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只要你成绩优异遵规守纪,你就是老师心目中“优秀的学生”,而进入大学后,光一纸漂亮的成绩单是远远不够的,要习得许多立足社会的技能。通过科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工作各个平台提升综合素质,在大学的几年时间里,拿下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驾照,各类职业资格证。你会发现,身边有这样的学生,总能在每学期的班级成绩单里稳居前列,却鲜在其他领域看到其身影。“老师,我想安心学习,不想参加活动浪费时间。”我常在新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中用求职简历的概念来具象化引导学生明确未来方向,制定大学生涯规划。一份具备有效信息的简历至少包含个人简介,核心技能,获奖情况,社会实践等几部分,作为同班同学在个人简介部分区别甚微,也比不了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那你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在大学几年时间里,快速丰富你的简历,不至于填内容的时候捉襟见肘。

做的比说的多

成长是一个面对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些同学却总是卡在“解决问题”这个环节。首先要有勇气直面问题,这值得鼓励,这部分同学往往也很聪明,总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本质,可当你兴致勃勃与他分享经验,讨论对策,却发现回应寥寥,似乎只是想吐槽抱怨,有的还没来得及走远甚至是出发就任由自己的心风干,被怯懦、怀疑、和懈怠困在原地。

人畏难很容易,你能很快找到千百种理由劝自己放弃,背上一堆思想包袱,可这只会让你原地踏步,而那些让你觉得遥不可及,艳羡膜拜的“大佬”并不见得起步比你优秀多少,他们只是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爱折腾的心。因为,一直在路上,才有进步的可能。只有做了才知道差距在哪里。发现问题是你寻求进步的机会,思考并解决问题才是你走向成功的出路。

过程比结果重要

赚不到知识,赚经历;赚不到经历,赚阅历;以上都赚到了,就不可能不成功。历经千帆,关关难过关关过,技能点满就会轻松闯关,没有谁生来就是“大神”。“老师,这个活动我还是不参加了,拿不到奖。”或许一开始对前路也有满满的憧憬和希望,但是随着自己遇到越来越多比自己优秀的人,便会慢慢开始萌生退意,选择平庸。谁都不愿意当“炮灰”,但也没有谁生来就是主角。要有甘当“炮灰”的精神,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扩宽视野,理清方向,发现不足,提升技能。

大学几年光景,看起来时间很长,除了要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培养计划,考取职业入门资格证以外,留给自己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刚入校,重在参与,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所长,通过思考与坚持,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那些“大神”何曾不是别人口中的“小白”“菜鸟”,“大神”光环很耀眼,却没有一步登顶的捷径,得靠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

要有久久为功的毅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巧妙地比喻过年轻干部循序渐进成长的重要性:“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这同样适用于我们青年大学生。

刚入校,不要急于见成效,弄声响,要专心吸取养分,才能稳稳扎根。新生入学,兴致高涨,报名了一堆社团,参加了不少学生组织,流连于各级各类活动,花费了不少时间,参与感很强,思考却很少,挫折,疲累,一点不如意便轻言放弃,任职部门年限不够没有聘书,活动准备不足不曾获奖,最终导致石沉大海,不闻声响。黎明破晓之前最黑暗,接近成功时最煎熬,越是这个时刻,越要坚定信念,乐观向上,砥砺品质,积蓄能量。

成功从来不是偶然。从懵懂青涩到闪闪发光,不仅是沉甸甸的证书的积累,自信,坚韧,乐观,那些摸不到却能深深感染别人的品质,更弥足珍贵。在沉默的时光里,默默打磨自己,那些你为了赶路低头不语的日子,会成为星星点亮你明亮的未来。

(编辑:石紫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