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化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进一步推进我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11月6日,我校开展“辅导员工作室培优计划”项目中期考核汇报会。学生工作处处长曹兴波,副处长尚志杰、葛红丽,各工作室项目负责人和部分辅导员参加会议。
本次考核采用“提交书面材料+PPT答辩”形式,每个工作室限时10分钟,围绕建设目标、工作思路、实施进展、成果亮点及未来规划进行汇报。从现场答辩情况看,各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立足学生发展需求,持续完善工作体系,形成了“一室一品牌”的育人格局。
“向往的生涯—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工作室构建“一体双师两翼”生涯课程体系,精准服务学生8000余人次;“追光”工作室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构建学习、整合、实践的良性闭环,将廉洁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累计开展活动30余次;“寓次方”工作室秉持“寓见美——引导大学生在‘同一屋檐下’发现美、传播美、共建美”的工作理念,促进实现“空间、自治、成长”三维育人目标的体系全面升级;“体验式‘N+育人’一体化建设”工作室创新体教融合思政模式,开展红色体育课程、素质拓展等体验式教育活动,学生品牌活动的年均参与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数聚・红魂・育梦”工作室立足学科优势,推出“非遗体验工坊”“红色故事分享会”等品牌,构建“理论筑基—实践赋能—品牌塑造—长效保障”四位一体育人模式。
曹兴波对各工作室建设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各工作室的汇报既蕴含理论深度,又兼具实践广度,成果丰硕且紧密贴合学生需求,充分彰显了“以生为本”的育人初心与理念。同时,结合时代发展对学生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他进一步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加强协作,打破工作室间壁垒,推动资源共享、经验互通,形成“各有特色、整体联动”的育人合力,避免“单打独斗”,实现优势互补;二是主动作为,辅导员要立足学生需求与时代要求,主动探索育人新模式、新载体,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创新”,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与实效性;三是锚定高目标,结合学校“十五五”规划,聚焦省级名师工作室建设标准,至少打造一个省级标杆工作室,以品牌引领带动整体提升;四是深化特色凝练,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核心优势,提炼具有辨识度、可复制推广的育人模式,避免“泛而不精”,形成“一室一品牌、一室一特色”的鲜明格局;五是强化宣传亮点,重视成果总结与传播,通过校园官网、新媒体矩阵等渠道,全方位展示工作室育人成效,提升品牌影响力与辐射力。
此次中期考核,既是对首批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成效的全面检验,更是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起点。未来,学校将持续以工作室建设为重要引擎,进一步凝聚辅导员队伍合力,推动学生工作提质增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动能。






(文/图:梁笑/尚琢、吕继田、孙士正 校审:肖钦杰 终审:葛红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