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人去何方

发布时间:2019-09-16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诗人通过作品把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实为诗作中的绝唱。

诗人在作品中把聚时的愉悦,和离时的惆怅表现得酣畅淋漓,其实我们的一生就是在许多的聚散中度过的,聚了散,散了聚,有时欢喜有时愁。此中真意,又有几人能看透。

作为一个诗人或一个平常人,其想象力是丰富而伟大的,诗人因为想象力创作了许多优美而不朽的诗篇,人类因为想象力越来越有效敏锐地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当然,想象力的发挥也要基于丰富而科学的知识之上。

人类的天马行空,对飞鸟的想象,而发明了飞机,进而坐着飞船登上了月亮;对水壶的想象,发明了蒸汽机,进而有了火车和汽车;对火药的想象,发明了火箭和导弹……

人类的浮想联翩,对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对煤燃烧产生的热量和摩擦生热,发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对扭秤实验的总结,发现了电磁学库仑定律;对质量和能量的关系研究,发现了质能方程……

如今,我们穿的衣服越来越艳丽、轻薄保暖,吃的食品越来越营养丰富,住的房屋越来越宽敞明亮,出行越来越便捷畅通,甚至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繁琐的脑力劳动也可用人工智能来进行,所有这些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想象力的神奇和伟大。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可对我们自身的认识和改造又怎样呢?

事实上,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和改造很有限。我们对人类自己的起源认识还不够彻底,对自身的疾病和死亡还无法自由驾驭,人类将向何处去,人的思维或意识如何起作用,人死亡后有没有灵魂……

所有这些,我们还很不清楚。但是,我们又必须搞清楚这些,当我们彻底搞清楚这些后,也许我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将无穷大发展。《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当然,我们更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终将逐一解决好这些问题。

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也是大自然的宠儿,更是整个宇宙的尤物,我们只要好好把握,一定能自由地驾驭自己,驾驭大自然,从而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我们现在还很不成熟,但我们一直在努力。

英国生物学家、博物学家达尔文,早在十九世纪对生物的进化和我们人类的由来作了探索和回答。我们相信,随着基因学和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人类怎样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的生物体到具有思维意识的人类体,必将得到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解释和回答。

我们现在还无法证实我们和宇宙的起源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可以逆向思维,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先来探索我们走到生命尽头向何处去,再回过头科学认识我们的起点。

我们人类死亡(医学上的死亡)后有没有灵魂存在?如果有我们去了何方?鬼神说究竟怎样?

所有这些,唯物主义者和宗教信仰者都曾探索回答过,但没有统一的观点,甚至是相反的观点,一个说服不了一个。

当然,我知道自己也无法正确回答这些问题,但我们可以用科学的观点来探索这些问题。

俄国著名物理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这定律也称为物质不灭定律,可概括为:“物质虽然能够变化,但不能消灭或凭空产生。”

人是什么?人是不是属于物质?

基督教等认为,人是上帝、神等创造的,是亚当和夏娃创造的;佛教说,人从光音天来;道教认为,人是由女娲造出来的……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是由劳动产生,并由类人猿进化而来。

我并不反对人是由劳动产生,进而由类人猿进化而来,可是,大家会问,类人猿又是怎么来的?今天有些灵长类动物也会简单劳动,与我们人类是近亲关系,为什么它们没能进化成人类?

所以,唯物主义者还不能彻底说服宗教信仰者。但有一点可以证明,人不是凭空产生的,人是由精子与卵子巧合,进而成为受精卵,受精卵再逐渐发育成胚胎,最终由母体分娩而成。

我们知道,精子和卵子的的确确是一种存在,是属于物质的范畴,自然人也是一种物质,是大自然的产物。只是,人作为万物之主,是因为人具有其它高等动物所没有的强烈自我意识,而恰恰是这自我意识把人类独立出来,让人类成为大自然的宠儿,并具有改造自然、反哺自然的能力,人类的存在,能让大自然变得更美好更有生机和活力。

意识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起源于物质。宇宙的诞生和近百亿年的发展演化,产生了地球,地球再经过亿万年的发展变化才逐渐产生了生命,生命的不断演化最终产生了拥有自我意识的智慧人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着无限多样的形态,有无穷的发展变化,但都是客观实在的外在表现,都是物质的外在表现,因此说意识也只是高度发展的物质的一种外在表象,也是一个确确实实的存在。

可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具有无穷的能量,而这恰恰是大自然所希望的,大自然产生了人这个智慧生物,肯定不是无理由的,更不是来毁灭自己的,是希望人类能更好地改造自己、反哺自己。这个道理,大家应该能明白。

人是有能量的,并因个体差异有大有小。这个能量不仅维持了一个人的正常生理活动,而且让人产生了难以说清可又确确实实存在的具有无穷力量的意识活动。

在十九世纪,迈尔、焦耳、亥姆霍兹等多个国家多位科学家从不同侧面各自独立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而是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人是一种物质,或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这个观点已被多学派、多信仰者所承认,也是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的。人具有能量,也是事实,至于这能量是意识所产生,还是人自身的反物质与周围物质相遇而产生,这需要未来科学去探索和证实。

一些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一个临危的人在真正死去的时刻,体重秤上显示忽然变轻了21克,这21克去了何方?值得耐人寻味。

这些科学发现和科学道理表明,人一旦产生后不会凭空消失,人的能量也不会凭空消失,当然人去世后不可能还是生前那个样子,这时会转变。

人会转变成什么样子呢?当然不会再转世成人,因为科学证实世上不可能有永动机,也就不可能有永不改变的人样。

但否定人的灵魂存在,显然也是不科学的,因为人和人的能量一旦产生,就不会凭空消失,只是这灵魂(灵魂只是个概念)我们肉眼看不见,就像磁力线、电磁波等我们肉眼看不见一样。

人是有差别的,自然人的灵魂也是有差别的。所以,有鬼神说也就不稀奇了,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人的后天努力,也是情理之中的了。你若灿烂,则内心充满阳光;你若晦涩,则内心充满阴暗……

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

1956年,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宇称不守恒定律是指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由吴健雄用钴60验证。同时,对称性反映不同物质形态在运动中的共性,而对称性的破坏才使它们显示出各自的特性;当大自然构造像DNA这样的大分子时,总是遵循复制的原则,将分子按照对称的螺旋结构联接在一起,而构成螺旋形结构的空间排列是全同的;但是在复制过程中,对精确对称性的细微的偏离就会在大分子单位的排列次序上产生新的可能性,从而使得那些更便于复制的样式更快地发展,形成了进化的过程。

这宇称不守恒定律很容易让我们解释世界万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也很容易让我们解释我们人类怎样发生基因突变由灵长类动物独立出来,而逐渐发展演化成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当然,这定律也可以告诉我们,人的能量是有差别的,人类灵魂也是有差别的,甚至是有巨大差别。

只是,我们现在还无法自由捕捉人的灵魂,还不知道人的灵魂究竟是什么样子,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我们还需努力!

人将去何方?确切地说人死后将会怎样?这个问题,其实我认为可能自从有了人类就一直困扰着人们,但到现在都没有统一的认识,因为现实中没有人死后重返人间,并告诉我们这个答案。

可是,现实中有报道,说某某记得自己的前世,并能准确说出前世的情况,这真实性我们不必去质疑。但医学家肯定会嗤之以鼻,因为他们知道精子和卵子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成为受精卵,进而形成新的一个人。可这些报道如果是真的呢?那也不必惊慌,有准确的预言,为什么不能有后人知道“前世”的情况。

我们更要知道并考虑的是,我们人类死后的那“21克”究竟是怎么回事?这21克或人的能量在死后转化成什么?

显然,那转化的东西我们是肉眼看不见的,也是有巨大差别的,所以人们猜测,有的变成了鬼,有的变成了神或佛,甚至可以与人交流,影响人的言行……

但我们坚信,随着人类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我们一定会彻底搞清楚这些问题。

不管怎样转化,我认为我们既然来到人间,还是珍惜这万物之主的身份,做相应的事,让自己积极阳光地去面对明天的一切。

朋友,让我们来听听叶倩文演唱的《潇洒走一回》:……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

(编辑:黄钱雨 赵锦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