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届生人数招生计划
这条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目录里面有说明。我们通常认为招生人数和录取几率成正比。一些特别热门的专业,如果不知道具体招生人数,很可能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失败。为了保险起见,同学们不能仅看今年的数据,最好能看看往年的数据,然后进行一个对比。
二、报名人数
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虽然这一数据只能看到前几年的,但是足够我们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每年招考波动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从以往的人数中也可以管窥一二。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像这样的专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建议不要报考。
三、实际录取人数
通过这个我们能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有一点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如果往届存在扩招比较多的情况,大家就不用太在意9月份公布的计划招生人数,毕竟复试时扩招的可能性会很大。因此大家在选择院校的时候,尽量选择招生人数多而且有扩招传统的学校。
四、复试分数线
复试线是最直观的数据,复试线越高,考试难度越大。
以经济学为例,2016年国家线为325,大致相当于高考二本线的难度,比较简单;350大致相当于一本线的难度;复试线到370就很难了,一般是比较好的985之类的名校或者顶级财经类院校才会达到。复试线到380甚至390,基本上是考试难度最高那一档了。至于清华五道口复试线420分的情况,肯定是中国最难了。
要注意的是,复试线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但是,复试线在两种情况下会失去参考价值,一个是复试比例过高,另一个是不同学校专业课试题难度差异太大。
五、复试比例
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当炮灰。
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六、总成绩计算方式
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有的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的学校就不看重复试,复试分只占总成绩的20%、甚至10%。
复试总分越高、复试分数在总成绩中占的权重越大,那复试就越重要了。也许10分钟的面试同等于复习了将近一年的初试。所以建议那些应试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尽量选择复试占比较低的院校。尤其是内向、表达能力不好的同学,要避免复试比例过高的学校,以免复试被黑。
因此大家在选择报考双证在职研究生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收集相关的信息,不管考试难度如何增加,和大家的努力也是离不开的,报考的时候不要报有侥辛心理,实事求是,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一个比较美好的前程。
(编辑:杨敏维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