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公务员招考

国考申论技巧:巧用核心方法 确定文章立意

发布时间:2017-11-22

一篇议论文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有总论点和分论点,但是,在公务员考场上的一篇好的申论文章就需要有总论点,更需要有分论点。总论点是文章的核心,而分论点则为文章骨架,填充的部分是用论据加以论证。由于近年申论国考文章大多数是话题文章,而话题的核心就是文章的总分论点,即文章的立意。命题人通过题干和材料表达出他想要的写作目的,所以,我们必须严格从题干要求和材料中引申出文章的立意来。那么文章的总分论点究竟如何提出?下面就由专家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题干,走进材料,共同探究公考申论的作文立意的真谛。

题干点睛法。题干分析,顾名思义,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我们在做任何题目的时候都需要抓取任务,作文也是一样,而下发任务的命题人往往是通过题干来传达,这时就需要我们对题干中关键词和逻辑词进行一定的分析。举一个例子,如2016年地市的国考作文题干中出现结合对“好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文章。那我们接下来就需要找到题干中的关键词“好政策、公民意愿、理性、德性”,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题干中还有表明递进的逻辑词“不仅仅……更是……乃至……”,所以从题干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需要围绕好政策这一核心主题在写,而重点是在强调好政策的功能,同时,通过递进式的逻辑词可获悉,重点是在强调于好政策能滋养公民理性和德性。文章的立意从题干中可以初步判定,这个时候我们的材料制胜法就要登场了。

材料制胜法。再作答作文时我们前面的非作文题目已经做完,意味着非作文涉及到的材料我们已经全部都读完,所以,在材料阅读的时候我们主要是以非作文题目没有用到的材料,作文话题的出处则材料为主,同时也要重点看下材料中有没有一些核心词和核心句的出现。在将全篇材料收于囊下的同时,大家不能忘记一件大事就是要进行全篇材料的整合,找到与刚才题干相关的能作为分论点的要点。如2016年市地级材料一共4则,第四则为核心则材料,通过阅读得到这句话在题干中的意思,整合全篇材料,第一则谈到的是两会代表关于好政策的看法和见解,核心主要再谈好政策满足公民的意愿;第二则谈到“市长信箱”解决处理民众提出的六个民生诉求问题,核心要表达的是好政策在滋养公民理性表达诉求;第三则材料谈到“T县出台移风易俗的政策引发公众热议”,核心要表达的是好政策在滋养公民的德性。通过材料制胜法我们得到题干中所得到的信息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展开论证过程,充分论证刚所提出的总分论点。

当然,掌握正确的方法只是我们写好文章的第一步,完整的论证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希望广大考生能够熟练运用题干点睛法和材料制胜法,将文章立意找准写对,让自己的文章写作能力得以真正提高,助力公考。

(编辑:林宇豪 章怡凡)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邮编:261061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联系电话:0536-8785225

微信公众号

诉求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