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的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
它可以是一段不远不近的旅行;可以是阅读两三本好书的丰硕时光;也可以是为了完成一个念念不忘的心愿的执着与努力。
是的,距离2018国考,只剩下短短的12天时间了。对每一个梦想上岸的考生们而言,这段时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既是查漏补缺的好时机,也是临门冲刺的关键期。百米赛跑中,只有一鼓作气、全力冲刺的运动员才有望摘取桂冠;同样,国考上岸路,只有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者才有机会上岸成公。
那么,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好这最后的半个月,让2018国考赢在终点呢?下面这篇13天倒计时备考攻略,分享给每一个志在成公的你。
一、行测篇
最后13天的行测复习,可以划分成下面3个阶段:
阶段一:查漏补缺阶段(3天)
行测之难有几何?一难在题量大,二难在模块多,三难在时间紧迫。因此,行测复习一定要围绕着“练题”与“方法”进行。对大部分考生来说,最后的冲刺阶段,“题海战术”应该适当舍弃了(“题海战术”相对适合前期、中期的行测复习),查漏补缺才是关键。
如何做好查漏补缺呢?建议考生们以模块为单位,列出自己在各个模块的疑难点和瓶颈,然而借助复习资料进行重点突破。
这一阶段切忌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一定要用心钻研,反复温习。一旦遇到棘手的考点,先熟悉理论知识,巩固理论基础;然后练习相关的代表性习题,再次巩固。
阶段二:全真模拟阶段(6天)
查漏补缺之后,就需要进行全真模拟式冲刺学习了。这里的“全真模拟”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真题。真题在备考学习中价值毋庸置疑,在题目设置、考察难度等方面都最接近考场实战,因此集中精力做真题,既是好的自我检验,也是有效的备考冲刺方式。
第二是模考状态。这一阶段的复习,需要在考试时间、考试心态和考试策略上尽可能地向实战靠拢:按照标准的考试时间(120分钟)进行模考,按照标准的考试要求进行答题(包含涂答题卡等步骤),有意识地调整考试心态和作息时间,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考试。
阶段三:错题回顾阶段(3天)
经过了上面两个阶段的重点突破,行测备考大业基本已经筑牢,最后的错题回顾既是总结,也是提升。考生们可以翻阅之前复习过程中的错题集,以考点为单位进行错题回顾学习,把高频错题标红,把已经弄懂的错题清空。在这一阶段,一旦有不懂的、疑惑的部分,一定要借助学习资料进行深度复习,及时解决疑难困惑。
二、申论篇
不同于行测的“以题为本”,申论阶段的备考重在积累。因此,即使在最后的冲刺期,适当的积累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三点申论必考秘籍。
(一)选择性积累
众所周知,申论学习重在积累。然而在最后的半个多月,从头开始积累显然已经不太现实,这就需要我们有选择性地进行积累学习——重点积累短期内有效提分的知识点和素材。比如习近平主席“用典”金句、十九大报告的若干个新知识、最常考的若干个申论话题等,这些知识点和素材,相对适合短期内冲刺学习,能够有效帮助考生取得更高的分数。
(二)善于总结
申论考试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因此,梳理历年真题的申论材料并及时总结,不仅能帮助考生们了解命题人的出题特点和规律,还能让考生们带着方向备考,收获新知识。
比如2014年的申论真题“慢下来”,与2017年的“以水为师”,在逻辑上便具有高度关联性——“水”所蕴含的柔性哲学,启迪着人们慢下节奏生活,像水一样从容、坚韧又充满智慧。
申论科目的材料都源于一个共同的主题和一个共同的逻辑,且不同年份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需要各位考生们用心研读真题,推敲真题,总结规律。
三、小贴士篇
除了上面的行测与申论两大科目的冲刺攻略,图图老湿还有一些关于上岸的小贴士,分享给即将踏上征途的你们。
(一)学会自我梳理
最后的备考阶段,练题其实已不是首要功课,学会自我梳理是关键。
梳理知识点。考生们可以按照模块为单位,在笔记本上默写出每一个模块/科目的核心考点(如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的重点公式、逻辑判断的核心命题等)。
梳理答题经验。可以将之前复习阶段中积累的做题经验做以梳理,如最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最高效的阅读方法等,做到成竹在胸。
梳理应考心态。上岸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心态二字之于公考的重要性。再精心的备考,再充分的准备,若是没有考场上的平和心态,结果发挥失常,无缘金榜,那岂不是太遗憾了!因此,最后的冲刺阶段,也是最好的减压阶段。学会调节情绪,梳理心态,用一颗平和、淡定、沉稳的心完美应对吧!
(二)把细节做到满分
公考不仅是一纸试卷,更是一个关于梦想的课题,想交出一份高分的答卷,就需要把细节做到满分。这里的细节不仅仅是指学习方面的点滴,更包含了备考的准备工作。
提前打印准考证、多备一份文具、提前预订酒店、合理规划好出行路线……这些细节听起来都是“小事”,但加起来就是可能影响到你能否顺利上岸的大事!
做一个细心的人,于生活中细致,于考场上细心,就有希望出色发挥,收获上岸的喜讯。
(三)积极的自我暗示
对工程师而言,最紧张也最期待的时刻,莫过于工程竣工的那一天;
对电影导演而言,最忐忑也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电影杀青的那一刻;
对公考考生而言,考前的这半个月,显然是“五味杂陈”,有太多的紧张、不安,也有太多的向往、期许。
积极的自我暗示,往往是安定军心、鼓舞士气的灵丹妙药。大声诵读自己的申论作文、在温习每一道错题之后写下大大的“YES”、选择用得最顺手的签字笔和橡皮、每晚睡前想想自己今天的进步与收获……这些积极的自我暗示,虽然微小,但足以汇聚成庞大的力量。
最后,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笑傲2018国考考场,用实力诠释梦想。
(编辑:王宁 胡佳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