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英国留学,大家总会想起在各大媒体平台上,看到的这样一句话:英国以其高质量的教育享誉世界,凭借“名校多、学制短、含金量高”的特点备受国内学生青睐。
决定出国留学后,很多同学都会在英、美两国之间出现选择困难症。但相比起国内硕士与美国的2—3年的硕士经历,一年制的英国硕士总会饱受争论。不得不承认,很多人看到上一段话,都会忍不住吐槽!
这样一个经历:他在英国帝国理工读书的4年里,见过不少到帝国理工读一年硕士的国内同学,也很多次被亲戚朋友问到这个问题。在英国生活了7年,从A-Level一直读到硕士毕业,在英国的投行实习过,也在新加坡做过技术咨询。
经历过这些后,有了一些全新的认知:
1、端正心理预期,留学只是一段经历
首先,端正心理预期,不要妄想一个海归的名头就能让你“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达到人生巅峰”。
如果你抱着“到国外读一年书,回国以后亲戚、朋友、HR以及所有不认识的人都对你刮目相看”的期望。那么,多半你会觉得一年的硕士很不值,包括牛津、剑桥的硕士。
现在你到北京、上海的大街上大喊一声“谁是海归?”,10个人中估计有5个会举手。
在中国,大家对“海归”已经见怪不怪了,尤其是大公司的HR,每天收到无数“海归”的简历,完全麻木了,别指望他们看到你是国外名校的毕业生就对你另眼相看。
其实,留学只是一段经历,你应该考虑这段经历对你的实质意义,不应该过多在意别人是如何看待“海归”的,尤其是不要把留学看作是纯粹的“镀金”。
有了正确的心理预期以后,我们再来讨论一年制英国硕士是否值得。
很多同学留学的目的是为了求职,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英国硕士文凭对你的求职是否有帮助。
2、毕业后留英求职机会少,别抱大期望
如果你想在硕士毕业后留在英国工作,我要告诉你,能够留在英国工作的硕士毕业生太少了。英国不是一个移民国家,对工作签证卡得非常严。
作为英国政府,首先要保证本国人能胜任的工作都让本国人做,本国人不够或是做不了的时候,才会把机会给外国人,而外国人当中,欧盟人又优先。所以,英国企业在招一个外国人时,要花费比招聘本国人多得多的精力和代价,他们也只能优先考虑本国人。
如果企业要招聘外国人,他们也会优先考虑已经在英国有长期生活经历的外国人,因为他们在语言、适应文化上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所以,如果你留学的唯一目的是留在国外工作,那么考虑去美国吧,那里给你的工作机会会比英国多一些。
3、英国硕士回国求职,名校背景是够硬的敲门砖
如果你想回国工作,我的看法是,英国名校的毕业证是一块不错的敲门砖,能够让你更容易拿到面试的机会。
我在英国找实习和工作的感觉是,“帝国理工的First Class Honour”能让很多公司的HR给我“见面聊聊”的机会,我所认识的在帝国理工读一年硕士的同学,很多回国后也进了不错的大公司。
但是,你将来的职业发展,以及你的起薪,和你的“洋文凭”没有多大关系,它只是一块“敲门砖”而已。
话说回来,英国排名10往后的大学的硕士学位,在你回国找工作时,也许不能让你比国内高校硕士更有竞争力,你的优势可能只是海外经历、独立技能,以及接国外地气儿的英语。
不是因为这些大学的教学质量比国内的大学差,而是因为去这些大学的中国学生太多了。都说“物以稀为贵”,人多了,自然公司也就不稀罕了。
甚至有些公司会认为这些学校太好进,又只要一年的时间,学位太好拿,还不如国内的硕士。国内的硕士毕竟是三年制,三年总比一年强。
虽然我不赞成用读书时间长短来判断一个毕业生的能力,但是有一部分企业的确是这么想的。所以,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想在回国求职时有一定优势,那么就要进英国TOP10,最好是G5的学校。
如果进不了这些学校,就要做好你的英国硕士文凭不能给你带来求职优势的心理准备,否则你很有可能会觉得一年英国硕士非常不值。
4、留学是一个特殊的旅程,收获远不止知识
在判断值不值得时候,除了在求职方面,还应该考虑其他更长远的东西。其中很重要的是“一个课程能不能训练你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在这一点上,很多英国大学做的比国内很多大学好。
大学教会学生的应该是如何学习,而不仅仅是知识。
从帝国理工毕业4年,虽然大学学的知识早已忘得差不多,但是在大学里学会的学习方法一直让我非常受用。在大学里,要做很多项目,大多数的项目在刚接触时都是毫无头绪,却被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就要求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及快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经过一次次项目的训练,我的学习能力一直在提高。现在在工作中遇到现有知识体系以外的问题时,我不会害怕,第一反应便是去学习,用快速学习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一年的海外生活经验能够培养你独立生活,以及做决定、面对困难的能力。与异国文化的接触也能使你在今后看待问题时,抱着更加开阔和包容的心态。
这些收获对你的影响不是工作职位、起薪可以衡量的,它们对你人生的价值要比经济回报更加重要。
(编辑:尹子琦 李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