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潍院时讯

传媒学院:新力传媒砥砺歌行

发布时间:2019-03-08

同学们就微电影剧本正在研讨

2018年,来自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陈思雨老师,在山东省第五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荣获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随后又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文科组二等奖。根据学校相关政策,参加工作不到十年的她,直接晋升为副教授。陈思雨老师为何会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手如云的教师中脱颖而出?另外,吴瑜老师又在潍坊学院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跟付雯雯老师一起被推荐参加2019年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同时,传媒学院的学生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传媒学院作为我校最年轻的一个二级学院为何会在成立后的两年内佳绩频传?究其原因,这与传媒学院致力于落实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的政策密切相关。

狠抓基本功训练提升老师教育教学硬本领

传媒学院于20161015日正式揭牌成立,学院由数字媒体技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三个专业组成。

记者在传媒学院采访时,从视频上学习了一堂播音与主持专业刘蕊老师的《普通话语音训练》课程。刘蕊告诉记者,为了发现授课过程中的问题,传媒学院很多年轻老师都主动在自己的课堂上录制视频,这样通过反思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授课质量。

由于传媒学院各专业都为新兴专业,专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专业老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快速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传媒学院成立以来,密切结合各专业特点,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在抓好教学常规的同时,狠抓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记者了解到,传媒学院的督导听课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们充分发挥该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资源的优势,在进行教学督导听课的同时,对授课老师的课堂讲课都进行同步录像,并将录制好的视频资料反馈给授课老师,以便查找自己在讲课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宗绪锋说,平常上课时,老师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教学姿态势、教学言语、课堂组织效果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授课过程中不易发觉,但将录制好的视频资料提供给授课老师后,通过回看自己的讲课过程,再结合督导老师反馈的意见,老师们会对自己的授课情况重新审视,对于讲课的优点和特色继续保持和发扬,缺点和问题及时改正。

“为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强化教学质量,传媒学院积极开展青年教师示范课、公开课以及优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让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传媒学院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像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刘蕊、陈思雨,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董辉、动画专业的韩笑等老师的课堂教学非常受学生欢迎。”宗绪锋说,“传媒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团体,老师们的凝聚力非常强,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院办学质量。”记者了解到,陈思雨在备战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过程中,学院里的领导和老师们给予了她莫大全力的支持与帮助,陈思雨对此一直铭记在心。“没有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就没有我这次的成绩。”“作为副院长的宗绪锋发挥自己在数字媒体技术上的优势,亲自对我的PPT进行优化和指导,使我的教学课件更加完善。学院里往届获奖老师们耐心指导,教研室同仁们不断鼓励与无私付出,特别是参赛指导教师刘蕊的‘四季伴读’,都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陈思雨说。

“学院大部分年轻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在理论知识讲解方面没有问题,但是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在动手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宗绪锋说,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让老师在课堂教学与项目开发两方面取得平衡,学院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时,一方面安排老师到相关企业挂职、培训,学习企业的工作流程以及创新型思想与理念,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邀请校企合作企业的工程师,来校跟老师一起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水平。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院已与杭州时光坐标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北京火星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国内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传媒学院院长尹建民告诉记者,他们期望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内外资源搭建平台、对接项目、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挖掘师生潜力的预期目标。记者了解到,为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传媒教育智力和人才保障功能,传媒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承担了9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加强工作坊建设打通学生创新创业主脉络

在传媒学院,记者参观了他们的“工作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不仅有供学生操作的电脑、各专业相关的仪器设备还有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的长桌等等。

记者了解到,传媒学院自创建之初就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全媒体综合技能,目前更是着重以工作坊建设为载体,并将其与导师制、学分制、兴趣小组、学科竞赛等相结合,实现了全面打通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主脉络。

记者看到,在慕课建设工作坊里,宗绪锋正带领他的慕课建设团队开发在线课程;在影视制作工作坊,团队成员正在录制视频节目,2015动画专业的陈亚杰认为,通过在工作坊中的导师指导和自己动手上机操作,不仅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来自2015级动画专业的学生裴坤跃说:“由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的工作坊项目也为同学们在之后的考研、找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目前,传媒学院共建立了8个工作坊,开展了20余个工作坊项目,像慕课建设工作坊、微视频制作工作坊等。为积极响应学校全员育人的学业导师制度,该院每个项目配备了12名由学院老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学业导师。“参与工作坊的学生涉及四个年级,其中有4个工作坊已经入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有5个工作坊、11个工作坊项目已与企业对接。”宗绪锋说,为了提高职业技能,学生们在进行工作坊项目时严格按照企业里的流程进行操作。宗绪锋还提到,将工作坊项目与开发类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开发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分。未雨绸缪,来自201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张梓钰同学说:“到了大四,同学们要备战考研,去教室上课的次数逐渐减少了。”为此,传媒学院充分依据学生在第七学期存在着课堂缺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落实学生的选课制度,学院里将全部的理论课放在了前六学期,将开发类课程放在了第七学期。在此基础上,传媒学院下一步将继续完善落实跨专业、跨学期选课,2015级动画专业的孙乃昊说:“这项政策让我们在学好本专业的课的同时,还可以灵活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2017年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微电影·微视频”作品征集中,传媒学院报送的微电影作品《默》斩获山东省大学生“军魂”微视频大赛一等奖第一名。2015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高海君、刘源、张宁等同学组成了微电影作品《默》拍摄主创团队,并在工作坊中制作完成作品。“从确立主题开始,学院老师就指导我们一步一步的往前走。”高海君同学说。记者了解到,在2017918日下午,传媒学院、山东潜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富华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关于微电影作品《默》的剧本研讨会,会上徐金德老师说:“剧本要再修改,精益求精,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融入我们地方文化。”微电影作品《默》在经过前期的准备,中期的拍摄、后期的制作后,在20171026日进入到最后的审阅阶段,高海君说:“一个多月来学院老师指导我们主创团队从剧本内容、主人公形象到文字描述等方面进行一遍遍的再修改,反复打磨。”微电影作品《默》的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浸染着各方努力的汗水--它的正面是主创同学们的创意制作,背面则是老师们的辛勤指导。

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卢运山说:“正是大家对作品的细细打磨才有了有血有肉的《默》,接下来我们还要再接再厉争取打造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工作坊建设与兴趣小组相结合,目前工作坊内已成立了慕课建设、校园文化自媒体、动画创作、虚拟现实开发等团队,工作坊项目更以大赛为指导,与学科竞赛相结合,通过学院老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形成趣味盎然的学习、制作团队,寓教于乐,提升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树立标志性榜样谱写学院育英育才新篇章

传媒学院虽然是最年轻的一个二级学院,可是却有着一股魔力激励优秀学子代代辈出。

几年来,从传媒学院走出了很多优秀的毕业生,他们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奋斗的目标。201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班的同学孙涛考取了烟台市开发区选调生。在回想起大学的工作和生活时不禁笑着说:“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我应该是工作为主、学习为辅、生活为零吧。”每天办公室、教室、宿舍三点一线,连轴转的生活已经成为了孙涛的日常。“最忙的时候,第一餐厅西北角那个包子我在办公室连续吃了一个星期。”四年的时间里,他在潍坊市学生联合会、潍坊学院学生会、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传媒学院学生会、弘德书院学生会、团委新媒体工作室、学生社团联合会之间来回穿梭,身份的不断转换,让他变成了一个优秀且独立的学生干部模范先锋。榜样如果是一样标杆,那么就会有许多同学朝着标杆的方向努力前进。来自201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张梓钰参加了2019年的研究生考试。在谈及自己前三年的大学生活时说:“大二是我最忙碌的一年,出去上课学习,空闲时间分秒必争,写稿子写策划,有时候白天做不完就熬通宵做到第二天的白天,与星星月亮相伴已经成为生活的日常。”张梓钰身边的同学们说,大学这几年,最常看到的景象就是她抱着电脑敲文字、制表格或者是拿着手机打电话、发消息。除了日常管理一些学校的事务、运营“潍大传媒”微信公众号以外,她还独立创办了“有思灼见”微信公众号,励志做传递年轻人声音的文艺阅读平台。生活因忙碌而充实,又因充实而更加期待,如今的张梓钰卸下了自己学生干部的光环,坚定的走向考研之路,每天早晨六点的闹钟,七点准时出现在图书馆门口,中午十二点半避开吃饭高峰期去食堂吃饭,下午一点到晚上十点不间断的学习,这种三点一线生活方式成为了她的生活常态。“即使很苦很累,也不想轻易放弃。”张梓钰说到。榜样的力量总在无形中给予人勇气,来自2016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吴晓菲说:“传媒学院有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是他们激励我们更加积极坚定地前行。”

新学期的钟声已敲响,传媒学院也将掀开新的篇章,高歌前行!

(编辑:赵佳莉)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邮编:261061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联系电话:0536-8785225 Email: wfuxsc@163.com

微信公众号

诉求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