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各二级学院寒假家访侧记
为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着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促进学校、老师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我校在寒假伊始派出了21支队伍65名老师,奔赴省内86个县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家访,希望给予他们物质资助的同时,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帮扶。
几行队伍一个目标
寒假刚至,潍坊学院各二级学院的家访小分队便紧紧地跟了上去。1月14日,农历腊月初九,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希美、团总支书记卢术强以及辅导员老师便开始了“新春送温暖,浓浓师生情”的寒假辅导员家访活动,早上8点30分,老师们正式出发,前往家访的第一站,2016级英语一班王哲的家---山东省青州市庙子镇窦家崖村。
连日来弥漫山东多地的大雾天气没有造访这个静谧的村庄,蓝天与美丽的山区景色尽收眼底。还没等家访队伍走到王哲的家里,就看到了他父母热情的在村口迎接,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家访队伍被迎进了家门,小院儿不大但干净整洁,条件艰苦但很温馨,王哲的父母热情地握着老师的手说:“我们一家人很激动,非常欢迎你们的到来。”天井里,老师们和家长围坐在桌子旁唠着家常,王哲的父亲和老师说到:“家里主要靠务农维持生活,一年的投入极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搞得血本无归。”党总支副书记刘希美说:“王哲同学在学校里积极努力,乐观向上,学校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她,你们不要担心。”老师的话让王哲的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
不仅是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等二级学院的老师们也都组织了相应的家访队伍奔赴省内86个县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家访,虽然分成了不同的队伍但是大家有着精准扶贫的相同目标。这次家访活动加强了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搭建了育人沟通桥梁,促进学校更好地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家校联动同心筑梦
车子刚驶进胡同口,便引来了几位邻居观望,当得知是小欣学校的老师带慰问品来家访时,邻居交口称赞:“哎呦,你们学校老师真好,都大学了还来看学生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家访老师们热情打招呼,和邻居们说到:“学生的教育是要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我们一起努力啊!”老师们简单介绍学校情况并收集乡亲们对学院的建议。左邻右舍口口相传:“潍坊学院就是好。”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更是组织了以党总支副书记李晓静及全体辅导员老师的“送温暖献爱心”家访团队,家访团队为家访学生带去了大米、面粉、花生油,每到一处,李晓静及辅导员老师与学生及家长促膝谈心,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李晓静老师说:“学校和学院都有相关的奖、助、勤、贷、免等资助体系的相关政策,学校和家庭一定要勠力同心,建立起相互联系的桥梁。”学生家长对老师的到来十分感动,表示一定积极配合学院把孩子培养成才。家校的联系与沟通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侯国亮老师在对周明秀同家访时向其家长汇报了周明秀同学在学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优异表现,并鼓励周明秀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假期多陪陪母亲,周明秀的母亲也向老师们说:“我们日后一定会大力支持学校工作。”
带上温暖前行
大雾笼罩,车窗外还是白茫茫一片,法学院的家访队伍已从潍坊赶到了位于淄博市20公里外的卫固镇,这是2017级法学专业李政颖的家,辅导员宋薇老师说:“我们是第二次去了,她的家庭比较特殊,我们去年了解过一些情况,本来家庭情况正在好转,父亲有了稳定的工作,家庭也有了收入,但是去年她家又遭遇了一次变故。”父亲去世后,李政颖的妈妈顶着腰间盘突出,坚持在外打工照顾这个家庭。李政颖非常的体贴母亲,在家里,她是妈妈的小棉袄,在学校里,乐观向上,是同学眼中的小太阳,也多次获得校内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法学院家访队伍的老师们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为她们家带来了春节生活日用品,法学院党总支曹兴波说:“在得知政颖妈妈早出晚归照料家庭后,法学院联系校友为政颖妈妈带来了一份商业保险,希望给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一份安全感,让孩子们能够安心读书。”
冬天是寒冷的,可是家访让这个冬天变得温暖起来。文学院辅导员齐晶老师通过平日里与小任的交流得知,因受水灾影响,小任家经济受到重大损失,她利用学习之余在学校附近兼职,到15号才可以回家,齐老师特地跟学院反映,调整了家访时间,以便亲自送小任回家。回家的路上齐老师紧紧地握着小任冰冷的手,还准备了防冻疮的护手霜作为礼物送给她。姜书记、王老师、梁老师也不时关切家庭灾后恢复情况,车里时而欢声笑语,时而低声耳语,满是温暖。
在家访中聚人心、见真情、谋发展,促成家校合作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同学们也将带着这份温暖的力量,在新学期,启航!
(编辑:赵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