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申论和高中政治的不同之处

发布时间:2017-03-24

犹记得当年准备国考之时,身边有个朋友夸耀自己高中 政治分数多么多么高,申论大同小异,手到擒来。我们深以为然,复习的第一个阶段也纷纷效仿高中学习政治的方法来复习。

复习了一阵子后,听闻学哥学姐建议复习申论一定要看《半月谈》,而且要看前两三年至今的,学校图书馆《半月谈》合订版早已被借光,某宝也没有卖。于是只能和室友到邮局汇钱给《半月谈》杂志社才能买到我们需要的合订本。对方杂志社还打电话给我们确认订单,操着一口幽默的北京腔(笑)。后来时间久了,对申论的理解更深了,《半月谈》再也没翻过,一直到毕业的时候送给了学弟。

后来还听说《理论热点面对面》不错,申论考试已经从中出了不少题,所以当时周围很多人都买了那本书,有的还在上面批注得密密麻麻,颇有当年学政治的氛围。
大三下的时候学校通过关系找到一个做过申论改卷老师的行政学博士来学校讲解申论,据说他的讲座反响很好。讲座结尾,他很神秘的对我们讲,他推测今年国考申论的热点是三农问题,然后讲了几点理由,这时听讲座的同学群情激奋,掌声雷动,有点像传销现场的感觉。

行政学博士说的没错,那年的申论材料真的跟三农有关系,问题是,你知道三农热点和答题有什么关系?我记得那年申论材料分别涉及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希望小学废弃、农村文化失根危机,设问角度也很新颖,分别假定答题人以教育局、支教人员的身份作答。在材料限定、答题身份限定的条件下,提前准备的热点可以用上多少呢?
为什么会有压热点、背对策这种复习方式呢?我想主要是受到中学政治考试影响太大了,觉得申论就是答政治题目,提前准备一些材料,背一些东西,然后考试时不看材料,直接往上写,直到分数公布,一看这么低,咦,不对啊,我压对热点了,相关的知识点和对策我也用上了,为什么分数这么低?在这种情况下,考友一般是这样改进复习申论的方法的:

准备的热点还不够,还需要多准备材料,多看看《人民日报》、《半月谈》;以后文章里多用一点名人名言;学习学习领导人的讲话;写几篇官样文章发到网上让网友或者交到机构付费点评一下;搞一个万能模板,例如“___,是__的迫切需要。出重拳组合解决__问题”,然后遇到什么材料就把关键字往里套等等。
选择这种复习方式的另一个原因我觉得是“懒”,懒的去看材料,我背背“万能X条”背背模板就好了,材料有鬼用,当写的答案跟申论材料牛头不对马嘴的时候,为时已晚。

(编辑:李玉涛 高雁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