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上大学后真的就解脱了吗?中美高等教育差距大

发布时间:2018-04-19

临近6月,正在备战高考的小表弟明显焦虑了。家人纷纷安慰他:

“现在坚持住,高考至少能提20分。”

“你就把XXX(表弟同学)当目标,高考前能不能超过他?”

“还有2个月,上了大学你就解脱了……”

被一群抢占了话语权高地的家长们围在中间,表弟点头如捣蒜,我更是震惊不已——“高考完就解脱了”的论调,这么多年了原来仍然很流行。前途君高考的年代,这句话可以说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们的必杀技,每当大考结束或者士气低迷时,总有老师会提醒一下“还有X个月,你们就解脱了”。没想到,时隔多年,这仍然是“激励”高考生的重要法宝。

而这句话所影射的教育方式也非常值得人回味:

1、高考是一种折磨;

2、只要考上(好)大学就行;

3、大学不用像高中这么努力,或者大学没必要像高中这么努力,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4、高中是学生学业成绩/成就的巅峰。

前途君问了几个不同省市的朋友,发现这句话每个人在高中时期都听过不止一次,而且无一例外。这可能是国内大学和教育方式被自己人黑的最惨的一次。

也正是因为多年来“一切为了上大学,上大学就解脱了”的教育方式,让很多人在进入大学后,反而会有失落感和迷茫感。

最近几年,国内部分大学的科研能力在世界教育类排行榜中都榜上有名,但如果认真对比中外的高等教育,前途君以为,我们所欠缺的,可能就是目标感,或者说,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读大学,学生考上大学,就结束了。

国外的教育则不然,他们在十几年基础教育期间,努力培养的就是孩子的探索能力和树立目标感,读不读大学或者读什么大学的选择,只是他们接近目标或者完成梦想的一个过程。

1、中美大学课程和作业强度对比

我去美国前上的是一所垫底985工科大学。每学期上六七门课,上课爱听不听,作业少,就是考试周忙,期末前会宣布主要题型和划重点,临时抱佛脚一下,几年下来均分89.5,那时候的我,效率极低,容易被自己感动,用一个星期准备个英文ppt,看一篇英文论文,自我感觉还挺良好。

后来我去美国一所公立大学读研究生,一学期只有三到四门,真没给我累死,课程表看似空了,但是作业真的要了命了,全部是独立的project,两个星期一个project的工作量完全不亚于一个本科毕业论文。我还记得我第一次交due的时候,我都找不到足够大的订书机将它订起来,实在太厚了,美国同学交的也都是这么大一叠。有课的时候天天做到一两点,周末还得去实验室狂做实验向老板交差。

2、中美大学淘汰率对比

中国大学的淘汰率不太清楚,但从个人经验来看,我本科时,整个院有一个同学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被要求延期毕业了。

说真的,美国大学对于普通学生的要求比中国大学严格多得多,普遍来说,能坚持下来的美国学生是非常非常努力的,而且这种努力程度是在中国大学极其少的。当然,淘汰率也很高啦,我上的很多课前两个星期有二三十人,上到学期末就只剩下十个了。另外有看官不相信B以下要退学,我第一年的时候就有一个中国学生第一年拿了B-,然后就被退学回国了。

3、中美大学科研对比

我以前所在的中国大学(985工科),研究生们虽然在实验室的时间比较多,但是效率很低,很多时候都在浏览网页啊,打游戏,假装看论文什么的。为什么说是假装看论文呢,一篇普通二十来页的综述看一个星期都没看完,文献阅读效率极低,而且很多文献还得上网求,你说这得搞到啥时候。

数字是最直观证明:根据教育部20176月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显示,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本科院校一共有1243所,公办本科大学为817所,民办本科学校为417所。我国高等院校数量已经可以与美国相媲美,但出国留学人数仍居高不下。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的人数增长11.74%,达到60.84万人。

我们的高等教育如何发展,取决于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方式。希望未来,我们的高等教育也能够强大到让大多数外国留学生走进来,而不是大量中国留学生走出去。

(编辑:张宏伟 孙悦)

相关阅读: